天幼沙龙秀
教育科研

清明节气《艾上青团》教学案例

  作者:牛姣姣  发布日期:2025-06-19   浏览:  次


活动缘起:

天坛路幼儿园以二十四节气课程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中班以食育活动为主,青团是清明节的典型代表食物,可是为什么要吃青团,它有着怎样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艾上青团的活动。

艾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药材,我们会用它泡脚、艾灸、消毒;而青团因艾而来,艾草居然也可以食用,艾草有着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观察艾草的形态特征,了解艾草的功效。

2.技能目标: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制作青团,提升搓圆、压皮、虎口收拢搓圆的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注自然植物的药食价值,培养药食同源的理念

活动准备:

课程准备:PPT制作步骤照片、思维导图框架图;

食材准备:艾草、糯米粉、小麦淀粉、玉米油、豆沙、咸鸭蛋、肉松;

厨具准备:小框4个、洗菜盆8个、汤锅2个、电磁炉4个、笊篱2个、打汁机1个、大面盆1个、蒸锅2个、一次蒸屉油纸30张、一次性手套1包、围裙人手1个、案板8个、小勺子6个、小碗6个、盘子4个。

活动流

一、导入部分

出示艾草,了解艾草的形态特征。

师:小朋友们认识我手里这些神奇的草吗?你在哪里见到过它?它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的呢?

师小结:艾草辨识度超高!(结合图片)它的植株有一股浓郁的香气,茎干直立,叶片正面灰绿,背面盖了一层灰白色绒毛,而且叶片多为羽状深裂,形状独特。

【思考】实物与图片相结合,孩子们通过摸、看、闻、尝多感官参与进来,切身体会,将书面知识转化为亲身经验,适宜幼儿亲身感知的学习特点。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艾草的功效

1.观看视频,了解艾草的药用价值。

师: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生也就是中医,把艾草视作宝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宝贝在哪里。

①观看视频片段一,艾草泡脚沐浴。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艾草是植物界的“纯阳之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健脾的功效。视频中展示到的是把成熟的艾草加入辅料煮沸用以泡脚沐浴,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②观看视频片段二,艾草艾灸。

师:接着来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

师小结:在中医里,艾草性温,能散寒止痛,所以中医会用艾草制成的艾条进行艾灸,缓解因寒邪引起的腹痛、关节疼痛。

③观看视频片段三,艾草驱蚊。

师:人们还会用艾草来驱蚊,来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师小结: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特殊的香味,蚊子对这种气味较为敏感,会产生不适,从而避而远之。

【思考】简短的视频精准地呈现出艾草的药用价值,便于理解记忆;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的了解艾草药用价值,过程中渗透着中医理念,为后续活动做铺垫。

2.谈话讨论,了解艾草的食用价值。

师:除了入药,艾草还走进餐桌,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播放图片)

师小结:就如你们看到的这些,艾草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北方的艾草馄饨、艾草粥、艾草煮蛋,南方的艾草青团,不仅美味还能养生。

3.理解药食同源。

师:你们知道吗?像艾草这样,既可以当药材又能做成美食的植物,我们叫它“药食同源”。意思就是说,它们既是能让我们生病时变好的药,也是能让我们平时吃得健康的食物。

【思考】食养价值简单雷同,借助图片让幼儿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识,充分发挥了幼儿主观能动性;语言提炼关键词,重点理解艾草养生与药食同源的意义所在。

(二)认识艾草美食——青团

1.观看视频,了解青团的由来。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药食同源的美味糕点——青团。(观看视频)

师小结:清明节气时江南地区有“吃青团”的传统习俗它是由艾草和糯米粉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药食同源的糕点。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与寒食节和清明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后来介子推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其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晋文公为纪念他,下令在介子推祭日禁止用火,类似于青团的冷食出现。到了明清时期,青团成为江南地区清明节的标志性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青团以祭祀祖先。

【思考】清明节气与传统清明节的碰撞,将食育活动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借助图片,了解青团的食养价值。

①观看视频,了解青团外皮的食养价值。

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艾草有了初步的认识,请你们来说一说吃青团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好处?

师小结:青团外皮是主要由糯米粉和艾草制作而成。

艾草性温,具有散寒止痛、祛湿止痒,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糯米含有糖类、钙、磷、铁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能起到增强体力、补充能量的作用。

②观看图片,了解青团馅料的食养价值。

师:青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先人的缅怀。在现代社会,青团依然深受人们喜爱,创意出了更多口味的馅料,请看图片。

师小结:豆沙馅,豆沙由红豆制成,红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此外,豆沙的甜味可中和艾草的特殊味道,使青团口感更易被接受,且能提供一定的能量。

师小结:蛋黄肉松馅,蛋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肉松是猪肉或牛肉等肉类经加工制成,为人体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两者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师小结:春笋肉馅,春笋中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猪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思考】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引导幼儿树立发展的眼光热爱传统食养文化,热爱生活。

3.播放音频,了解青团养生讲究。

师:青团有话说,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播放音频):艾草有一定食用价值,过量食用会引起身体不适;糯米粘性较大,不易消化,你们要适量食用哟!

【思考】引导幼儿关注食材本身的双面性,关注食物用量和健康的关系。

(三)走进食育工坊,一起艾上青团

1.幼儿经验分享,认识辅料。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青团的制作方法,一起来看一看用到的材料有哪些。(幼儿上前介绍)

【思考】幼儿口头的表达帮助幼儿梳理思路,为后期顺利制作打基础;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他们需要观察输入→理解内化→语言表达→制作输出。

2.梳理制作步骤,张贴思维导图及人员分工名单。

师:这些照片是我们前一天在班里由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的分工清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思考】活动前一天分工,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内容,节省了明日课程实施的时间,让幼儿清晰明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既能保证活动井井有条,又能让幼儿乐于遵守约定,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

1)制作青团的详细步骤:

①处理艾草:清洗艾草,锅中加水烧开,加入少许小苏打,放入艾草焯水1 - 2分钟,至艾草变软。捞出用冷水冲洗,然后挤干水分,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打成艾草泥。

②揉面团:用开水将小麦淀粉活成面团;把糯米粉放入盆中,倒入艾草泥,再加入玉米油,边倒边搅拌,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如果面团太干可适量加水,太湿则加糯米粉调整。

③分割面团: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小剂子大小如鸡蛋。

④处理馅料:将豆沙馅和蛋黄肉松馅分别揉成鹌鹑蛋大小备用。

⑤包馅料:取一个小剂子,用手搓圆后按扁,中间放入适量馅料,像包汤圆一样将馅料包起来,然后搓成圆形。

⑥蒸制青团:蒸锅中加水烧开,在蒸笼屉上铺上油纸,将包好的青团放入蒸笼,注意青团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隔,避免粘连。盖上锅盖,用大火蒸10 - 15分钟左右,至青团熟透。

【思考】幼儿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心中有数;幼儿在过程中体验到分工合作的力量,助力其社会性的发展。

2)制作青团注意事项:

①艾草焯水时加入小苏打可保持艾草的翠绿。

②蒸制时间根据青团大小适当调整,避免蒸过头导致青团塌陷。

3.教师讲解,技能点突破,幼儿操作。

师:包制青团时需要我们虎口收拢搓圆,请看老师是如何完成的。(教师示范)

幼儿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安全事项。

【思考】放手让幼儿去做,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以提升。

三、结束部分

品尝青团,树立药食同源理念

师:一起来享用我们合作的美味青团,吃起来什么口感?味道如何?

师小结:艾草青团既好吃,又能让我们身体好起来,真是神奇呀!小朋友们要留心生活和大自然,积极的去认识更多这样的植物朋友,感受药食同源的秘密。

【思考】食育是一种以“食”为载体,“依食而养,借食而育”的教育活动,为人的一生健康成长奠基。

食育增智,食育是习得饮食知识、增长生活智慧的重要手段。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快速时期,也是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的关键阶段。幼儿在食育中探索自然、节气与种植规律,认识食材、食品与食物,了解健康生活常识等,不仅获得感性经验,而且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为发挥食育增智的作用,教师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食育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幼儿知道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知道吃青团是清明节气典型的应季食物,艾草生长于我国全国各地,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本次《艾上青团》食育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艾草食材的大小、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帮助幼儿了解糯米粉、小苏打、澄粉等食材的特点和一些基本的膳食规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关注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不同食材对身体的好处。

食育润美,食育是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方式。美与食常常相伴而行,以食为媒介搭建起幼儿美育的桥梁,食之美是幼儿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绿油油的青团是清明节气文化下人类创造的食之美,培养幼儿涵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食育促劳,食育是激发幼儿劳动意愿、培养劳动习惯的主要路径。幼儿阶段是发展动手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节点。幼儿在作物种植、食物制作与餐桌劳动的活动中,能够逐步感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为实现食育促劳的教育价值,《艾上青团》食育工坊活动创造食物制作条件,满足幼儿和同伴一起制作食物的需要。活动中幼儿穿戴围袖套,喜欢参与择菜、洗菜,正确使用常用厨具,尝试制作简单的健康菜品;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制作糯米面食,并进行简单的蒸煮活动;在成人的引导下能清洗、收放使用过的厨具、餐具;在成人的帮助下,与同伴分工合作制作传统节气美食。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获得劳动价值感。

通过本次《艾上青团》食育活动,链接食物与生命,饮食与文化,种植与生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 © 版权所有 电话:0391-6918120 信箱:jysttlyey@163.com

地址:济源市天坛路与黄河大道交叉口西南角 邮编:454650

友情链接: 济源天幼 济源研修茶座  济源之窗 济源教育网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