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最美乡村教师》心得体会
作者:王新芳 发布日期:2013-10-30 浏览: 次
观看《最美乡村教师》心得体会
天坛路幼儿园 王新芳
近段时间,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教职员工认真观看了“济源市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细细阅读每位教师的典型事迹材料,我的心灵收到了一次次的打击、震撼和洗礼。他们中有与大山为伴、守望13年的教师段永涛,有倾注心血于济源,誓把大峪变“新乡”的乡村教师娄利伟,有走过36年讲台岁月的乡村教师张青春,还有留守儿童的“贴心妈妈”陈月娥……了解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后,我不由地发出感叹:他们真无愧于“最美乡村教师”的称号,我要向他们学习。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用梦想照亮深山学堂的娄利伟。1998年大学毕业后,娄利伟揣着自己的“教育梦”,从新乡县七里营来到济源大峪深山区,一干就是15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用爱心谱写一曲奉献之歌。至今娄利伟老师的话语还在我的耳边回响着:“让我真正留下来的是山里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我甘愿做九十年代的上山知青,为山里的孩子付出我的青春。”
用“走教”丈量青春的轵城中王小学教师张青春更让我泪流满面,36年的讲台岁月,36年的风风雨雨,使一个朝气蓬勃的稚嫩青年变成了满脸沧桑的老园丁。回首这一路走来的风和雨,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苦和累,回首这一路走来的付出和收获,55岁的张青春告诉记者说:“把青春奉献给校园,奉献给孩子们,我无怨无悔。”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这中间引发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与感悟,张青春老师是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
其实认真剖析我国的乡村教育,不难发现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当然,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必须成为我们拥有的理想朝向。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理想。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教学条件也比较艰难,就更需要智慧。一旦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避短而扬长。
乡村教师是济源教育的守卫者,更是中国教育的守卫者,最美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瑰宝。愿全社会协力,帮助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得到新的成长,把生命打磨得更为璀璨。我相信,这些闪耀在乡间的教育萤火,将因此更美地将乡村孩子的心灵照亮,中国教育也会由此绽放光芒。
“吮得山泉养自身,绽放山花溢芳菲;香远益清春不老,引得群蜂进山林”。我想,还会有很多怀揣着教育的梦想,矢志不移地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教育者。
- 上一篇:学习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后感
- 下一篇:观看《最美乡村教师》有感